為什麼這位中國藝術家的銷量超過梵高
張大千在西方或許不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在中國——乃至整個全球藝術市場——他與沃霍爾和莫奈等人不相上下。作為中國古典繪畫大師,後來在他的美國故鄉重新構想現代藝術,張的作品跨越了從水墨山水到抽象的傳統。雖然普遍的“東方畢加索”比較在風格上具有誤導性,但它仍然說明了他超越流派的能力——以及他的畫作現在所擁有的天價。今年 4 月,在他去世近 40 年後,張 1947 年的畫作《王熙猛之後的風景》成為他有史以來拍賣價格最高的作品,在香港蘇富比拍出 4700 萬美元。這只是一系列主要銷售中的最新一次。根據 Artprice 數據庫製作的年度排名,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在 2016 年的拍賣中創造了超過 3.54 億美元的收入,超過了當年世界上任何其他藝術家——無論是死是活——。去年,他在同一份榜單中
排名第六,領先於文森特梵高和班克西等市場重量級人物。
4月,1947年的畫作《王希盟之後的風景》成為張大千拍賣史上最貴的作品。信用:蘇富比舊金山州立大學藝術教授馬克約翰遜說,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隨著他的天才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價值迅速上升,”約翰遜在電話採訪中說,他在 2019 年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共同策劃了張的作品展。“我認為價格很快會翻倍,”他補充說,並說西方博物館和收藏家對張的“無知”導致價格“相對較低”。“毫無疑問,張大千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參考了全球文化,同時深深植根於中國古典文化,”約翰遜說,稱他為“第一個真正全球化的藝術家”。中國藝術家。”
世界之間
20世紀初出生於中國西南部四川的張大千(也被羅馬拼音為張大千)從小就才華橫溢。他的母親教他畫畫,他聲稱十幾歲時被土匪抓獲,並用他們掠奪的書籍學習詩歌。後赴日本學習紡織染織,後赴上海師從著名書畫家曾熙、李瑞卿。臨摹中國古典名著是他受教育的基礎,張學友熟練地模仿了明清兩代偉大的藝術家(後來成為了一個技藝高超的偽造者)。
中國藝術家張大千於 1965 年 8 月 10 日在倫敦格羅夫納畫廊外拍攝。圖片來源:Rolls Press/Popperfoto/Getty Images他在 1930 年代以藝術家的身份聲名鵲起,之後花了兩年時間研究並苦心複製甘肅省敦煌市色彩繽紛的佛教洞穴壁畫。這段經歷對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約翰遜說,除了磨練具象繪畫技巧外,張很快就開始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更廣泛的華麗色彩,“幾乎單槍匹馬”地恢復了它們在中國藝術中的流行。“它基本上徹底改變了中國古典繪畫的潛力,因為它揭示了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奢華、豐富和感性的調色板,而這種調色板已經被避開了一種更乾燥或更學術的外觀,”約翰遜說。
一幅名為《醉舞》(1943)的掛水墨畫卷,是張尚在中國時完成的較早的具像作品。學分:博物館協會/洛杉磯縣藝術博物館但是,雖然張的實踐植根於中國傳統,但 1949 年共產主義的崛起使他與祖國格格不入。特別是,約翰遜說,這位畫家對新政府對古代文化的蔑視感到不安,毛澤東主席認為這是經濟進步的障礙。“(張)對中國文化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植根於這個偉大的古典血統,”約翰遜說。“而共產主義革命重視一種非常不同的藝術。”與許多其他藝術家一樣,張在 1950 年代初離開中國,在阿根廷和巴西定居,然後定居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濱海卡梅爾。1956 年,他在巴黎與畢加索進行了著名的會面並交換了畫作,這一時刻被媒體譽為東西方之間的一次盛會。當畢加索請張評論批評他的一些中國風格的作品時,後者外交地暗示這位西班牙大師沒有合適的工具,後來送給他一些中國畫筆。除了讓他接觸到更廣泛的藝術影響外,張在海外的新生活也預示著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風格轉變:一種被稱為“pocai”或潑彩的新抽像風格。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視力惡化的結果。由於糖尿病的影響,張的視力下降使他很難看到細節。具象形式和明確的筆觸被顏色漩渦和深墨斑所取代。山、樹、河還在,但它們的形狀只是隱隱約約的,以柔和的線條和模糊的形式呈現出來,彷彿一團薄霧籠罩著遠景。張堅稱,他的方法植根於中國傳統。他通常穿著長袍,留著飄逸的白鬍子——即使是在移居美國幾十年後——他將自己的新風格歸功於古代畫家王默。但很明顯,張至少部分受到傑克遜等美國抽像畫家的啟發波洛克和威廉德庫寧。以 1968 年的《黎明之霧》為例,它去年以近 2.15 億港元(270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儘管毫無疑問地以傳統風景為基礎,但豐富的色彩和紋理形式清楚地體現了當代西方美學。“你不能否認他在 60 年代就在美國,”蘇富比亞洲區中國畫部負責人葉卡門通過視頻電話說。“所以他一定是受到了抽象表現主義的啟發。但對他來說,這也是他可以與中國繪畫史聯繫起來的東西。”
新一代收藏家
張的溝通東西方的能力有助於解釋他的作品的受歡迎程度,這些作品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館等機構舉辦。但在過去十年中,其市值的飛速上漲恰逢中國消費能力的爆炸式增長。大約二十年前,中國僅控制了全球藝術市場的 1%。2002 年,張在上述 Artprice 排名中
僅排名第 80位,在全球拍賣中的收入不到 500 萬美元。然而,根據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的 2022 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現在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藝術市場。據監督張的作品多次銷售的葉說,對他的畫作的需求主要是由現在有“更成熟”的收藏習慣的中國買家推動的。“他們了解工作的質量,”她說。
張的後期抽像作品之一,題為“夏雲山”(1970)。學分:亞洲藝術博物館“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的博物館一直在非常積極地收藏(張的畫作),”葉補充道。“但大部分市場屬於私人手中。”蘇富比拒絕透露在 4 月破紀錄的拍賣會上究竟是誰購買了《王熙夢之後的風景》,只是確認它落入了一位亞洲私人買家手中。但葉說,對此次拍賣的興趣主要來自國內外的中國收藏家。然而,4 月份的拍賣令人驚訝的不僅僅是價格標籤——超過了 3.7 億港元(或 4700 萬美元,是最初估計的五倍多)——而是打破紀錄的繪畫類型。據葉說,從歷史上看,吸引最多的是張的後期抽像作品,而不是他在中國製作的更傳統的繪畫。“結果也讓我們感到驚訝,”葉說。“如果你看看已經達到 2 億(港幣,或 2500 萬美元)水平的價格,它們通常是飛濺的作品。所以,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預料到這一點。”
最真誠的奉承
然而,在很多方面,《王希盟之後的風景》是張的作品的典型代表。顧名思義,這幅畫是對 12 世紀藝術家王希蒙的傑作《千里江山》的現代演繹。在忠實地再現原作的元素中,張展示了他對中國經典的掌握。但是通過添加金色顏料的斑點,他賦予了作品豐富的新品質。“他能夠提升(原作);他挑戰它……他改變了繪畫的元素,將其推向了一個全新的水平,”葉說。
2011年,張大千的《夏山隱士》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展出。張大千將六屏屏風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女兒。圖片來源:Kin Cheung/美聯社“他不只是繪畫或模仿,他向這些古代藝術家或大師學習。他記憶力很好,他的筆法精湛而嫻熟,所以他能夠改造他們。”張經常以這種方式直接向他的影響表示敬意。但他的古典訓練使他在臨摹方面如此精通,以至於他生前生產和銷售的複製品常常被認為是原件。曾經被認為是八大山人和石濤等 17 世紀大師的作品,後來被揭露是他的手工藝品。據約翰遜說,張在1960年代甚至參加了石濤的畫展,只是在開幕座談會上透露他畫了一些展出的藝術品。約翰遜認為,張先生本身並不是為了欺騙。他喜歡挑戰,經常在他的贗品中隱藏一些暗示欺騙的有趣銘文。“我是幾個認識他的人的朋友,”約翰遜說,“他們說他只是喜歡拿起筆或刷子,開始勾勒出這些他記憶猶新的中國古典藝術傑作——構圖和不同種類的筆觸。他喜歡這門手藝。“所以它很邪惡嗎?” 約翰遜詢問張的贗品。“或者它是這個超級複雜的身份遊戲的一部分?”